文明旅游就在身边,烟台金牌导游以亲身经历讲了“四个故事”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09:34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7月31日,“文明倡游 全城共振”烟台市文明旅游宣传倡导活动在滨海广场成功举办,并成立了烟台市“品牌领航 文明畅游”文明旅游宣讲团。活动现场,国家金牌导游、高级导游、山东省技术能手袁飞结合亲身经历,以《文明随行 山海共美》为题开启了首期“文明旅游”微课堂,借助带团途中四个的小故事,生动阐释了文明旅游的生动实践。

一片海的“无痕约定”

袁飞在微课堂中提到,去年夏天,在海昌渔人码头带团时,遇到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把冰淇淋滴落在海滨木栈道上。孩子的妈妈没有视而不见,而是立刻拿出纸巾蹲下身,一边擦拭一边对孩子说:“烟台的海这么美,我们不能给它‘添乱’。”

这一幕让袁飞特别感动。后来,他发现越来越多的游客都像这位妈妈一样,随身携带垃圾袋,随手清理垃圾,主动践行“无痕旅游”的义务,甚至有些家庭会特意准备可重复使用的野餐器具,减少一次性塑料污染。烟台的碧海金沙,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细心呵护,而变得更加纯净。

一群候鸟的“轻声守护”

长岛是著名的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春秋季节,成千上万只珍稀鸟类在此停歇。去年春天,袁飞带摄影团去长岛拍鸟时,团里的一名李姓资深摄影师架好相机后,并没有急着按快门,而是先轻声提醒大家:“候鸟很敏感,我们说话小声点,别惊扰它们。”

整个拍摄过程中,大家都自觉压低声音,甚至关闭手机铃声。最终,摄影团成员拍到了黑尾鸥、黄嘴白鹭等珍稀鸟类的自然状态,没有一只鸟因摄影团的到来而受惊飞走。“真正的生态旅游,不是我们看到了什么,而是我们离开后,这里的一切依然如故。”李先生感慨道。

这点也给了袁飞很深的触动,在他看来,动植物资源是地球宝贵的财富,更是人类的最亲密的伙伴,保护他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而保护,就是让他们还是最初的样子。

烟台山上的“文化尊重”

烟台山是这座城市的历史缩影,这里汇聚了众多近代领事馆建筑群等文化遗迹。一次,袁飞带研学团参观时,一位小朋友兴奋地想爬上老建筑的栏杆拍照,孩子的爸爸立刻拉住他,轻声说:“这些石头已经一百多岁了,我们要轻轻触摸历史,而不是‘征服’它。”这句话让袁飞印象深刻。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在参观文物时,会自觉遵守“眼看手勿动”的原则,甚至有些年轻人自发成为“文明旅游志愿者”,提醒他人不要刻字、攀爬。

历史建筑是凝固的岁月,而文明行为,则是流动的尊重。袁飞提议导游不要在引导客人触摸物品,也想呼吁游客朋友们,参观古迹时,不触摸、不刻画,用眼睛和心灵感受历史。

渔港码头的“温暖互动”

烟台的渔港码头是体验胶东海鲜文化的绝佳去处,但曾经也因游客随意讨价还价、乱丢海鲜壳而让渔民头疼。去年秋天,袁飞带一个美食团去北岛东口码头买海鲜,团里一位女士不仅用当地方言和渔民热情打招呼,还主动帮忙整理散落的泡沫箱。渔民大叔笑着说:“现在遇到的游客,越来越懂得互相体谅了。”

而这种“双向奔赴”的文明,让烟台的市井烟火气更加温暖。如今,许多游客会主动询问渔民捕捞季节、支持可持续海产,甚至参与“净滩行动”,让海洋生态得以延续。

作为烟台市“品牌领航 文明畅游”文明旅游宣讲团的一员,袁飞表示今后会发挥金牌导游的引领作用,将文明旅游理念更精准地传递给每一位市民和游客。“善待山海,山海也会善待你。”袁飞希望愿每个人都是文明的使者,共同守护港城的碧海蓝天。

责任编辑:武春虎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