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贺红 焦明宇
“这演出太对味儿了!既有咱本地的梆子戏,又有年轻人爱听的歌,还有社区自己人跳的舞,非遗项目也很有底蕴,这样的文化活动我们太欢迎了!”岱西社区居民李阿姨的感慨,道出了众多观众的心声。7月30日晚,在岱庙街道岱西社区,历史悠久的岱庙前侧,一场“优质文化下基层走进岱西社区暨泰山区夏季村晚艺术赋能景区文艺演出”热闹开演,演出融合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多元的文化盛宴,不仅为基层群众送上了精神食粮,更以“村晚”为载体,让文化赋能景区、服务群众的理念落地生根。
此次活动由泰安市文旅局、泰山区泰山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推进委员会主办,泰安市文化馆、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泰山区文化艺术中心(泰山区文化馆)、岱庙街道文化站、岱西社区协办。活动以“优质文化下基层”为核心,紧扣“夏季村晚艺术赋能景区”主题,旨在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演出尚未开始,现场便坐满了闻讯而来的居民,老人带着孩子、邻里结伴而来,热闹的氛围提前点燃了岱西社区的夏夜。
舞台上,多元艺术形式轮番登场,处处彰显“文化赋能”的巧思。古筝与二胡表演《护花使者》,用传统乐器演绎经典流行曲,让传统民乐与大众审美碰撞出新火花;山东省梆子艺术研究院的名角们两度登台,刚劲有力的唱腔、韵味十足的表演,不仅展现了本土戏曲的魅力,更让年轻观众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生命力——这正是文化传承中“赋能”的生动体现。
而“村晚”的烟火气与景区文化的融合,成为另一大亮点。笛子独奏《乡歌》,用笛声勾勒出岱西及周边景区的乡土风貌,让居民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家乡之美;中阮独奏《蒙古舞曲》则带来多元文化体验,为景区文化注入更丰富的内涵。歌声、乐声与台下的掌声交织,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文化与生活、景区与社区的情感联结。
演出中,“基层味”与“参与感”贯穿始终。《听说你要来》、《一次就好》等歌曲,用温情旋律呼应邻里相聚的欢喜;《如果当时》以青春共鸣拉近与年轻群体的距离。最让人动容的是岱西社区舞蹈队的表演——这支由居民自发组成的队伍,用真诚的舞姿跳出对生活的热爱,也让“文化下基层”从“送文化”变成了“大家创文化”。
“以前总觉得‘文化活动’离我们有点远,这次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多精彩节目,还有咱本地的特色戏曲,感觉特别亲切。”居民王先生说。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此次演出不仅是为了丰富群众生活,更希望以“夏季村晚”为纽带,将优质文化资源与景区发展、社区建设结合,让文化真正成为赋能基层、点亮生活的力量。
演出在掌声中落幕,但文化的影响仍在延续。这场优质文化下基层活动,既让岱西社区居民享受了文化盛宴,也通过艺术表演展现了地方特色,为“艺术赋能景区”探索了接地气的路径。下一步,这样的文化活动将持续走进基层,让更多群众在文化浸润中提升幸福感,让基层文化土壤愈发肥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