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吊桥绿豆粉皮:以匠心致初心 用传承续新篇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8-01

近日,鹤山镇周家吊桥绿豆粉皮新厂房正式投产。这座承载着几百年非遗技艺的"泰安老字号",在保留传统工艺精髓的同时,以现代化生产方式续写着新的传奇。

走进周家吊桥绿豆粉皮的现代化厂房内,记者看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在这里完美融合。通过百年传承的“吊皮”技法摊制成薄如蝉翼的粉皮,再经自然晾晒,保留着“透光见影、滑嫩韧弹”的独特质感,也潜藏着“慢工出细活”的匠心。在坚守祖传配方“老底子”的同时,以现代环保电炉替代传统煤炉,晾晒场所改为全封闭并采用不锈钢帘子,既提升了产能又环保卫生。

周家吊桥绿豆粉皮第七代传人周长青说:“为迎合市场需求,我们重新规划选址,建设了新的厂房。由以前的小作坊到现在的生产加工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以前,每天生产量在四千张左右,提升到现在每天生产量一万张左右。”

周家吊桥绿豆粉皮的底气,来自数百年的积淀,明清时它是皇家贡品,入编《山东风物大全》,如今更是“泰山名吃”“齐鲁金牌小吃”等荣誉加身。

作为00后的周家吊桥绿豆粉皮第八代传人周广文把直播间搬进了生产车间,随时向大家展示刚出锅的绿豆粉皮,在拓展销路上,创新渠道矩阵,拓宽销售版图。线上在多个电商平台“安营扎寨”,开展直播带货,线下瞄准餐饮市场,与苏浙京津等地多家餐饮企业达成长期合作,让老字号走出山东闯全国。

周家吊桥绿豆粉皮第八代传人周广文说:“小时候,在老作坊里看爷爷做粉皮的时候,那股绿豆香记了二十多年。作为今年刚毕业的医学生,我听到最多的声音是:你放着稳定的工作不做,非要折腾什么。白大褂很神圣,但是让家乡的味道非遗土特产走出去,对于我来说更有意义。如今我借着电商、直播这些新路子往外闯,让更多的人尝到这口老味道才是真传承。”

从皇家贡品到百姓餐桌,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厂房,周家吊桥绿豆粉皮在00后传承人的带领下,正以“老手艺+新路子”的姿态,让百年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云上宁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责任编辑:赵晴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