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措再升级,济宁持续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8-0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刘凯平

7月31日上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实情况。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具体行动,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发挥“高效办成一件事”牵引作用,推动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常态化实施,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加强部门协同和服务集成”。

2025年以来,济宁市始终坚持高位设计、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强化典型示范引领,2024年国家确定的两批21个“一件事”全部上线运行;2025年第一批12个“一件事”,已有8个上线运行。同时,加大省、市部署“一件事”落地实施,推动道路挖掘修复、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新能源充电桩报装、农机上牌等“一件事”上线运行,让群众“进一扇门、上一张网、交一套材料、一次办好”,平均申报材料缩减73%、审批环节缩减85%、办理时限缩减87%。济宁市“‘一地创新、全省复用’助力‘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落地快速推广”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

坚持系统集成

构建协同推进机制

“高效办成一件事”不是单纯的流程再造,而是涉及政府职能转变、部门协同配合、制度机制创新的系统性改革。为此,济宁市建立了“三个一”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一套领导体系。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建立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定期调度、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制定一套制度规范。建立“1+1+N”工作推进机制(1个市直牵头部门、1个示范县市区、N个市直配合部门),健全试点推进、工作协同、常态化调度、工作督导机制,确保改革有序推进。2025年,先后召开工作推进会议3次,专项座谈会议5次,集中培训会议3次,覆盖14个县(市、区)和30多个市直部门、单位。三是搭建一个服务平台。依托“一窗受理”系统,整合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等功能,建设了全市统一的“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一地创新、全市复用”,大幅提高“一件事”落地推广效率。

坚持品牌引领

打造高效服务标杆

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升级、服务提效,形成“共性改革+特色创新”的济宁做法,持续塑强“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品牌。一是聚焦“高效办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将入托入学、就医养老、交通出行等17个高频事项纳入“一件事”改革,全省首创“学生资助一件事”,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中(中职)教育阶段各类教育资助“零材料、零跑腿、一网通办”。全省首创公共充电“一张网”,上线“济宁易充”在线应用,接入各类公用充电桩8830个、占比81%,实现“一站找桩、一码启用、一号结算”,该做法入选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二是聚焦“有求必应”,服务企业发展所需。实施“个转企一件事”,个体工商户1天内规范转企,实现又快又好升级;实施“企业迁移一件事”,迁移登记1天完成,全程帮办外地企业迁入济宁,助力市场扩容;推出企业信息变更、企业注销登记、开办餐饮店等登记许可领域重点“一件事”,为企业提供环节更少、周期更短、流程更优、成本更低的服务。大力推进政务服务进园区、进商圈、进企业,市县协同发力,在各类产业园区、核心商圈、重点企业开展“政务服务面对面”“政策宣讲直通车”“诉求收集专场”等活动,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三是聚焦“产业升级”,精准拓展服务场景。根据各县(市、区)资源禀赋、产业特色,鼓励开展特色产业发展“一件事”。今年,济宁市11项农业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案例获全省推广,涉及甘薯、乳制品、水域滩涂养殖、农药经营、内陆渔船多证联办等,全面保障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数字赋能

强化技术支撑保障

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一是推进数据共享。通过梳理数据共享内容,以在线核验、库表交换、信息“预填免填”等方式减少纸质材料流转、申报材料重复提交,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比如,“申请公租房一件事”,公租房核查平台直接对接婚姻、低保、车辆、养老金、不动产、学历等信息,实现数据共享、直接调取,线上自动生成公租房资格核查报告,材料压减超过80%。依托“工程审批系统”搭建“高效办成一件事”智慧平台,通过数据共享应用,工程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申报材料精简28%,审批时限由17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压缩70%以上。二是上线智能客服。市级层面打造了“政务千问”智能客服平台,集成 DeepSeek、阿里千问等大模型,构建包含2.1万条事项、541条关联问答的知识库,语义识别理解准确度和响应效率显著提升,实现办事指南、申报链接实时推送,互动问答向智能导办转变升级。县级层面,任城区推出政务数字人“诚诚”,梁山县上线 AI 智能助手“梁小优”,在政务服务网、移动端、线下互动屏提供多渠道服务,形成“7×24 小时”的咨询—导办—反馈闭环模式。三是完善线上专区功能。丰富“高效办成一件事”展示信息,涵盖视频服务指南、热点政策解读、服务成效、办事渠道等,24项办事信息在线直观展示,形成视频版、可视化办事指南405个,让群众和企业更高效便利获取办理流程。

坚持优化服务

持续增强办事体验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提升企业和群众的办事体验作为核心目标,通过优化窗口设置、强化帮办代办,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一是优化设置“一件事”综合窗口。按照“1+N”线下专窗联动格局,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分领域设置“一件事”服务专窗,构建线上“一端受理”、线下“一窗办理”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同时,创新服务形式,将服务前移至申报材料获取环节,将开办运输企业、新生儿出生、教育入学、开办餐饮店等“一件事”下沉到车检线、医院、学校等基层服务场所,切实满足企业群众“就近办”“一站办”需求。二是强化运行成效监测。制定《“高效办成一件事”线上运行成效评估测试指标》,围绕16项具体指标,抓实日常运行情况监督和成效核验,组织开展9次运行成效评估测试,梳理汇总67 项优化提升措施,逐一销号整改。三是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将“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与“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度融合,按照“一陪二问三测四改”要求,让领导干部成为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搭子”,从咨询引导、窗口受理、线上流转到业务办理、结果反馈等全链条服务流程,以群众视角审视每一环节,对开办运输企业、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企业信息变更等24项“一件事”开展“把脉会诊、全面体检”,累计组织“一件事”专题“走流程”活动472次,优化一件事流程205项。

下步,济宁市将持续聚焦“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品牌打造,深化政策举措、赋能产业升级、攻坚民生实事,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在创新创业、就医救助、金融服务、激发街区经济活力、优化重点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争取推出更多项创新性举措,持续推动一批高频、面广、关注多的重点事项高效办理,让企业和群众不断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助力济宁发展更快、营商环境更优。

责任编辑:曾现金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