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泉录|淄博“反虹吸”样本

柳泉录 07-30 252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荐博 张晓光 通讯员 于军 魏启跃

城市竞争愈演愈烈,人口、资金、技术等要素均向更大能级城市聚集。

无论是成都在四川的一家独大,还是武汉、郑州等城市对所在省份资源的虹吸,这些案例都证明了资源要素向高能级城市集聚的大势所趋。

当然,山东同样也存在类似情况。

以医疗为例,根据行业权威榜单的排名,齐鲁医院、省立医院以及青大附院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前列,而这三所医院均位与济南、青岛两座城市。也由此可见,上述城市对于低级别城市的“虹吸效应”。

然而,位于淄博的桓台县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桓台妇保院),却成为淄博乃至鲁中地区,区县级医疗机构中的一个特殊存在。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以上观点: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该院分娩量共计2394例,其中桓台籍740人,外地孕产妇接诊量占比近70%。而该院2024年的数据显示则更为惊人:淄博周边区县乃至外地产妇的接诊量占医院接诊总量比重已近80%……

外地来院患者人数反超当地,放眼淄博医疗圈,这样的案例属实不多见,尤其作为一家区县级医院,在淄博强者如云且特色各异的一众市属医院领衔的当下,“异军突起”的桓台妇保院无疑是区县级医疗机构突围的典型样本之一。

无论是对医院转型的精准定位,还是对专科特色的持续发力,时下医疗圈人文关怀与智慧模式多维合力的浪潮之下,以上显然还不足以给出完整答案。

那么,桓台县妇幼保健院是如何做到的?

天·时

在与包括张店、临淄、淄川等在内的淄博多家区县妇幼医院相关人员的对话中,提及最需要学习对标的淄博同级医院,一众医疗机构都默契地指向了桓台妇保院。

能够被同行及竞争对手认同并尊重,需要强大的实力。关于此,全国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国考”排名第一的成绩,足以服众。

但现实是,医疗资源向大城市三甲医院的流动趋势不可逆转,身处山东两大医疗最强市济南与青岛中间,“梭子”型实力结构的淄博医疗自然也深受其害。

区县级医院更不必说,一面是肩负“由大变强”重任的头部市属医院布局调整不断,一面是登上舞台的龙头社会办医开始崭露头角。内外压力并存之下,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顺势发生。

“或许是有了危机感吧,毕竟这些年的医疗环境也不容易,想在未来活下去活好,再不动就来不及了。”淄博某医疗行业业内人士有感而说,一段时间,淄博很多区县级医院就像被打了一针强心剂,一扫过去“躺平”的状态,夯基础强服务,购设备建大楼,引专家联强院……

对此,桓台妇保院无疑是同行业中的先行者,甚至没有之一。

凭借对国家政策和行业变化的敏锐捕捉,医院当下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早年间的一场场精准“押注”。

“这些年,桓台妇保院的领导班子紧跟行业风口,善于抢抓机遇,做出了很多积极有效的发展尝试。”上述业内人士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这一表述,在桓台妇保院相关内部人士处得到了证实。据该人士透露,因为工作原因,医院领导班子经常会参加国内的各类医疗会议,每每回院,都会召集人员进行深入的沟通讨论,医院的发展路径,也正是在不断的碰撞中摸索萌发。

最典型的例证是微创技术在桓台妇保院的示范效应。

此前,该院领导班子意识到,不可避免的“大院虹吸”,将倒逼县级和基层医疗机构必须通过提升自身专科能力、优化服务模式实现逆转,从而吸引外地患者和医疗资源向县域聚集。

基于此,桓台妇保院需要尽快找到一条生存之路,多方考察下,该院将方向对准了微创。

“与市内外大医院比拼资源和综合实力必败无疑,但发展微创技术的关键特性在于,与基层常见病诊疗需求密切相关;手术可视化易建立患者信任;能与本院妇幼专科定位相衔接;遇到技术壁垒可通过集中投入有效攻克。”桓台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周克水表示。

于是从1998年起,在当时还是一名业务医生的周克水牵头之下,桓台妇保院完成了山东省首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正式开启了该院的“微创之路”。而同时期下,腹腔镜在山东省医疗领域,尤其是妇产领域,还近乎空白。

彼时,桓台妇保院的大胆尝试,不仅在省内打破了传统开腹手术的局限,也以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迅速形成了该院的核心竞争力。

后续发展中,微创手术逐渐覆盖桓台妇保院的妇产儿诊疗领域,完成各类微创手术6万余例,并连续15年承办全省妇科微创学术会议,发布18项临床路径标准,推动行业技术规范化。

顺势且快速的发展思路下,桓台妇保院用近30年的技术深耕,实现了“从零到一”的拓荒,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患者资源,打造了有力的医院口碑,为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地·策

细分领域的技术优势只是答案之一。

数据显示,2024年,桓台妇保院妇产科住院分娩6477人,从地域构成上看,其中1933人来自桓台县,高新区有665人,高青县有665人,张店区有507人,淄川区有279人,临淄区有204人,博山区有171人,沂源县有145人,周村区有133人,外区县总人数比当地超出四成左右。

更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数字之外,滨州市博兴县以1483人的总人数远超淄博除桓台外任一区县,其中还不包括来自其他地区的292人。换句话说,桓台妇保院去年本区县产妇人数仅占到了20%多。

为何能吸引像滨州这样的外市患者?要知道,滨州本身医疗实力强劲,拥有包括滨州市人民医院、‌滨州市中心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在内的多家三甲综合医院,甚至如博兴县人民医院这样的本地医院,实力同样不可小觑。

原因之一,桓台妇保院占据区位优势。

“我老家曹王和桓台县城驻地索镇相距不足10公里,所以我会来这边看病。”来自博兴县的曹女士表示。

确实如曹女士所言,博兴县地处滨州市东南部,南接淄博市临淄区与桓台县。不少博兴县居民选择到桓台就医,最大原因就是因为“近”。

另一个原因是,博兴县内没有妇幼专科医院,尽管博兴县人民医院实力不弱,但面对生育分娩这样的专业问题,不少博兴人依然会选择到距离相当但专科能力较强的桓台就诊。

如此看来,凭借“地利”与“专科”的双重优势,吸引博兴似乎合情合理。

但桓台妇保院显然不会满足于这样的“老天赏饭”。

一边继续强化技术支撑,除妇科微创外,该院无痛分娩、心脑同治等特色技术相继发力,现已具备了全省乃至全国一定的影响力。该院高达95%的无痛分娩率,甚至已超过国内不少三甲医院。

另一边,在于该院对服务模式的大胆破题。

2007年10月,桓台妇保院在全市率先实施政府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

“当时这一项目在国内尚在起步阶段,淄博还未落地,但医院领导班子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在桓台县卫健委的支持下,迅速争取下来试点开展。”桓台妇保院内部工作人员介绍说,婚前检查费用并不贵,但通过这项服务,医院增进了与前来婚检群体的粘性,而在其后期的怀孕、分娩以及孩子就医中,我们大概率会成为首选。

同样的例证,还有桓台妇保院2016年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作为集健康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此举实现了妇女儿童从出生到老年全生命周期智慧化管理和服务,极大增加了医院与患者的联系。

此外,在过硬技术和优质服务的保障之下,“三级医院二级收费”的收费标准,也在很大程度上助力提升了医院对患者的吸引力。

“我们始终致力于打造医院专属模式和差异化发展,在提升医院竞争力的同时,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周克水表示。

由此可见,在“天时地利”的客观加持下,桓台妇保院之所以能实现“反虹吸”,是多种因素综合下的结果。

难·异

独一无二的样本背后,是否有着可复制的可能。

“难度很大。”桓台县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分析表示,“这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一家医院摸爬滚打数十年的发展积累,不是单纯模仿和一味投入能做到的,以其目前积累的患者基础与口碑来说,其他同级医院短期内很难与其比肩。”

事实也确实如此,另一位淄博某三级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客观条件上看,彼时桓台妇保院发展最快的时期,国内还保持着较高的生育率,当时无论是发展新的技术还是培养人才,都是适逢其时的,大环境为其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加之得益于敏感的政策把握和行业判断,桓台妇保院的行动可谓既快又准,但现在的大环境已有了较大变化。

而从硬实力上看,桓台妇保院数十年的技术沉淀,并不是其他医疗机构通过简单移植就可以复制。如今的桓台妇保院不仅在妇幼领域多项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现在更已打破专科界限,向着“强专科,优综合”的目标推进。

“难”还有另一个层面。

据淄博某区县级妇幼保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桓台妇保院作为淄博最早调整为差额拨款单位的一批医院,这样的变化,意味着医院从上到下无论是竞争力还是执行力,甚至于对医疗市场的开拓能力,都要更强。

“拿着‘死工资’的工作人员,做得好得不到有效激励,执行不好也没有切实制约,相比之下,桓台妇保院已经很快融入到市场中了。”该负责人表示。

而据桓台县妇幼保健院纪委书记李冰介绍,医院对各项工作都有着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正是在制度保障之下,才让医院全员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

当然,桓台妇保院“样本”的出现,也离不开当地卫健部门的支持。

作为桓台县医共体的成员,桓台妇保院与乡镇卫生院形成了分级诊疗网络,承担着技术培训和双向转诊职能,在扩大病源的同时,也让医院在区域内形成了“枢纽”地位。  

此外在作为主管部门的桓台县卫健委看来,对医院发展最好的支持,就是简政放权,急之所急。“医院最了解自身情况和行业发展,作为主管部门,在医院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会努力帮助想办法,最快争取协调。其他时候,我们会最大程度给予医院自主发展的空间和自由。”桓台县卫健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然而,“难复制”背后,却是一场更有意义的反思。

数日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党委书记陈鑫对淄博某区县级医院进行调研,在对医院提出的发展建议中,陈鑫首先提出的是“找准定位”。在他看来,各级医院有各级医院的职能属性和负责定位,只有找准位置,才能准确发力。

关于此,桓台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周克水表示,桓台县妇幼保健院虽定位县级,但始终以对标“国家级专科医院”为目标,打造差异化优势。

“外地患者选择我们,朋友推荐也好,口口相传也罢,选择我们便是口碑印证,信任使然,我们自然要以更好的技术、服务来证明,不负患者期待。”周克水说。

通过差异化发展路径的探索,放弃综合医院大而全路径,聚焦妇幼微创细分领域,以“单科冠军”挑战大院综合优势,成为桓台妇保院破题“虹吸效应”的突破性实践。

在做大医院“缩小版”还是自身需要“定制版”的选择中,桓台妇保院无疑选择了后者,而其多年实践也证明了基层“虹吸效应”并非不可逆转。

故此,相比如何复制,在医疗机构间地域壁垒被信息手段打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如何结合本地患者的需求,找准自己独特的发展着力点,应该才是更好答案。

而这一问题,桓台妇保院的“样本”或许能为更多基层医院提供借鉴。

责任编辑:曲惠莹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